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(陆游)_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的意思_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赏析 - 诗词大全
《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》是由宋朝陆游所作的一首精典诗词,本文给大家带来了《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》的意思,《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》的赏析,《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》的读音,《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》的诗意等内容,此外《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》是一首月亮的诗句,秋天的诗句,爱国的诗句,景色的诗句,季节的诗句,情感的诗句,的诗词。
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是由宋朝陆游所作的一首优美诗词,本文给大家带来了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的全文,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的意思,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的赏析,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的拼音,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的诗意等内容。。译文对照
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全文阅读
秋到边城角声哀。烽火照高台。悲歌击筑,凭高酹酒,此兴悠哉。
多情谁似南山月,特地暮云开。 灞桥烟柳,曲江池馆,应待人来。
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译文解释
秋意来到边城,声声号角哀鸣,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。击筑高歌,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,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。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,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?灞桥边的如烟翠柳,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,应该在月下伫立,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,胜利归来。
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注释大全
⑴秋波媚:词牌名。双调四十八字,前片三平韵,后片两平韵。
⑵高兴亭:亭名,在南郑(今属陕西)内城西北,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。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,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。
⑶角声: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。
⑷烽火:古代边防措施,于高峰处建台,镇守士卒于敌炬,白昼举烟,夜间置火,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。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,谓之平安火。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。高台:本处指高兴亭。
⑸筑:古代的一中弦乐器。
⑹酹(lèi)酒: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。
⑺灞桥:在今陕西西安城东。唐人送客至此桥,折柳赠别。为唐代长安名胜。
⑻曲江:池名,在今陕西西安东南。为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。
⑼应:应该。人:指宋军,也包括作者。
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拼音
Qiu Dao Bian Cheng Jiao Sheng Ai 。Feng Huo Zhao Gao Tai 。Bei Ge Ji Zhu ,Ping Gao Lei Jiu ,Ci Xing You Zai 。
Duo Qing Shei Shi Na Shan Yue ,Te De Mu Yun Kai 。 Ba Qiao Yan Liu ,Qu Jiang Chi Guan ,Ying Dai Ren Lai 。
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赏析摘录
「秋波媚·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」作者简介
陆游(1125—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。汉族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南宋著名诗人。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,高宗时应礼部试,为秦桧所黜。孝宗时赐进士出身。中年入蜀,投身军旅生活,官至宝章阁待制。晚年退居家乡。其一生笔耕不辍,今存九千多首,内容极为丰富。与王安石、苏轼、黄庭坚并称“宋代四大诗人”,又与杨万里、范成大、尤袤合称“南宋四大家”。著有《剑南诗稿》、《渭南文集》、《南唐书》、《老学庵笔记》等。